一方端砚见春秋
笔墨纸砚间藏了一个中国。
千年来,风流才子腹中但有春秋,一展才情都离不开文房四宝。“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四大名砚中,又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斧柯山和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肇庆旧称端州,端砚得名亦由此而来——其中又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出产之砚石为最佳。滚滚东流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风景如画养美人,青山碧水出好砚。端砚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但由于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出于资源保护等各种原因,近年所有名坑都已封坑,如此更增其身价
观千石而后识砚。中国制砚名师柳新祥,他与我们分享过: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所以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而这也是鉴别端砚好坏的重要一点。
玉不琢不成器,石者,亦然。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制砚师傅们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因石构图、因型造势,开璞雕刻,高深雕低浮雕,灵活运用细刻、线刻、通雕等术,直让一块质朴砚石脱胎换骨,陡成艺术精品。
除了上述之石材名贵和匠心独具外,端砚之所以名贵,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中国端砚展览馆,是参观选购端砚的好去处。
柳新祥先生的端砚馆也设在其中。他的馆里头有很多未标价的精品,也许是等待有缘人吧.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
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砚台的书写功能已经越来越弱,但同时,它的观赏价值却得到极大的挖掘。端砚集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于一体,成为艺术与文化、思想互相融合的砚中精品,若得一方,置于案上,观之可怡心养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