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利端砚 >>
新利动态 >>
惊世之作 横空出世——《鼓形•龙腾盛世砚》创作始末
惊世之作 横空出世——《鼓形•龙腾盛世砚》创作始末
一件前无来者,后世无双的惊世之作,《鼓形•龙腾盛世砚》终于在中国砚都——肇庆市新利端砚厂的展览大厅,高大而庄重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砚直径219厘米,厚95厘米,重约7吨,用端溪石制成。鼓面开石渠砚池,砚堂宽阔,砚池边用传统夔龙纹装饰,使砚整体更加古朴。在鼓砚侧上下有“56个鼓钉”环绕四周 ,大小一致,形体逼真。砚台依照我国古代鼓形艺术以及砚石的长、宽和厚度设计,分东、南、西、北四方位,为了凸现鼓的特征,他在南北轴线上雕出两只狮首衔环。狮形神态威严,凶悍无比。他认为这种创意民间有辟邪、镇恶的寓意。在东西轴线上,刻有两只双环相扣,这样与南北线上的纹饰避免出现重叠。整个设计符合古代鼓形特点和当代人们的欣赏习惯。在鼓的四周,作者匠心独运地雕有五十六条祥龙邀游于飘逸的云雾之间,尤其九条大龙个盘踞于砚石之上,口街宝珠生猛威武,鳞片层叠有序,爪甲铿锵有力,或隐身若现或昂首飞奔,神灵活现,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层次宕然起伏,相互关联而不重叠,结构层层紧扣,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展览厅里人声鼎沸人们无不为其古朴、厚重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而赞不绝口,为之震撼!
据史料记载,“鼓”在我国商代就已出现,大都用青铜器铸造,后来发展到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大小不同的鼓,如金鼓、银鼓、铜鼓、铁鼓、锡鼓、木鼓、石鼓、牛皮鼓等各种形制的鼓,古人把鼓常用于祭祀、乐舞及祛除猛兽等,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乐器,由于其声音洪亮,具有振奋人心的效果,所以在古代用它来指挥军队进攻,(即鸣鼓进攻)。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鼓”则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工具。它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充满信心和强大的震撼力。
《鼓形•龙腾盛世砚》惊艳问世,轰动了整个肇庆城区及砚雕艺术界,人们看到这方巨砚时无不为之叫绝,但它不仅仅是一方端砚那么简单,它带给我们的,确是一件绝伦绝美的艺术精品!一件美轮美奂的旷世之作!
《鼓形•龙腾盛世砚》的设计创作者,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柳新祥先生在作品前,不停地给参观者讲述创作此砚的艰辛历程。笔者随地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据他介绍其砚石产自肇庆市东郊羚羊峡以南斧柯山东侧的山涧之中2005年春季被采石工发现后,每天三十多个工人挖掘,用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挖出。原石长约2000多厘米,最高厚度约250多厘米,最低厚度也超过100厘米,总重量约20多吨,由近100个壮汉,经过3个月的崎岖山路日夜艰难搬运,才运抵山下。此后再通过近200多人的运输才把砚石运到工厂。
其实,早在2005年时候柳新祥大师就曾有个梦寐以求的想法,希望创作一方既能令人震撼,又能代表他砚雕工艺水准巨型端砚的作品,能够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不久,好消息真的来了,有一个采石工告诉他斧柯山东侧有一个大砚石,石质好,有石眼叫他去看看,他放下手上的刻刀,跟着采石工过来一座又一座山,半夜终于来到了树林茂密的山洞,当他看到这块砚石时如获至宝,激动得跳了起来。
2007年春节过后,柳新祥就开始对砚石开始了设计创作的计划。一件庞然大物放在眼前,该如何下手?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方造型美,题材好既能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又能体现他自己的砚雕艺术水准的作品呢?造型用天然形?长方形?题材雕山水楼榭?花鸟鱼虫?飞禽瑞兽?一个个造型被删除,一种种题材被否定,在书房他为找到一个好的造型,好的题材而苦思冥想。日夜在图书馆翻阅大量的工艺美术类的各种书籍和资料,在工作中、梦中、脑海里每时每刻不考虑着此砚石的造型,6个月下来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造型图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急得在书房里踱步,他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放弃设计大砚的念头由然而生,他晕的一下子瘫在椅子上.....。
众所周知,砚雕设计与其它艺术设计一样,的确是一个苦差事,需要对砚石有一个宏观性的综合考虑,一方砚的造型设计得好否,关系到整个砚的成功与失败,它不仅影响到一方砚石,浪费人工等方面,也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要想使作品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造型在整个作品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柳新祥深知这一点。2007年夏天的某一个晚上,夜深人静,从柳新祥的书房里仍然透着一盏灯光。他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突然一个梦,让他从睡梦惊醒,他笃地爬起来,铺着宣纸,拿起笔不停地画,一张张宣纸图稿被他捏成一团掷在地上,一时间地上已有了一堆废图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年初某一天,一幅用10张宣纸拼成,用柔细的笔尖勾勒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鼓形•龙腾盛世砚》图稿终于出炉了。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柳新祥最后以“鼓”的形式定稿的呢?
在设计上,柳新祥有着深厚的设计艺术功底,近四十年的制砚经历,让他察觉到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群体各种爱好和需求。他充分考虑到国人的审美习惯以及石材的特点,制砚工艺等因素,他认为就目前而言,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在不断大幅提高,各种新、旧、古的造型和雕刻题材无所不有,如长方形、椭圆形、正方形等以及山水、人物、飞禽瑞兽、佛教故事、花鸟鱼虫、吉祥喜庆等各种题材不下几十种;但这些造型和题材,在目前已经做的太多了,甚至有时对人产生一些反感或副作用。柳新祥喜欢走别人不走的路,唱别人不唱的调,这就是他的个性。而“鼓形”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种造型和以龙为题材正迎合了国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它的美感和潜在的艺术魅力远远超越了人们的遐想空间。
时间到了2008年的春节过后,一件巨大的惊世之作《鼓形•龙腾盛世砚》的制作工程开始了!但是要把一块20多吨的砚石原料变成一方按照设计图稿的创意而制作的鼓形砚,可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首先,原石长约20多米,砚面凹凸不平,厚的地方足有150厘米,低的地方只有30余厘米,厚薄差距大,要想完全按照图稿1:1施工,根本不可能面对一块小山似的砚石,柳新祥又不禁犹豫起来了。怎么办?
砚的造型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工作,虽然有了图稿,但图稿毕竟是一图之稿,一张纸,从制作的角度说,图稿只是砚雕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步骤而已,要想把设计画出来的造型完美地表达在砚石上,十分困难,比如,工作中首先受限于不规则的砚石厚度及砚石的瑕疵等,创作中既要不断地避让瑕疵等,图案也要随着这些问题而改变原样,二是制作者的技术程度。工作中并不是每一个制砚者都能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和用心,所以在制作中还要根据设计的图稿不断地修改,要把设计者思想更完美地表现在“鼓形”砚上,符合设计者的要求,让人们通过欣赏此砚去感知领悟其砚的文化内涵。为了把“鼓的”砚形做得更逼真,柳新祥绞尽了脑汁,工作时,他总要拿着设计好的图稿,一会儿站在高大的砚石上思索,一会儿蹲在砚石下面观望着砚石的高低,厚薄、特点、比例、瑕疵;他一一比划着,抚摸着,琢磨着,他不停地在高大的砚石上他把一幅完美的《鼓形•龙腾盛世砚》的图稿拓印在巨大的砚石之上。
龙,是中华名族的图腾,是中华儿女的象征,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都把她作为一种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崇拜者、她尊贵、高尚、严威。为了使整体主题有思想,有艺术,层次更分明,主题更突出,柳新祥按照设计图一丝不苟地在砚侧一周绘出56条形态各异的祥龙祥云和海浪。
就这样柳新祥每天都头顶日烈、穿着工作服带着他十几个弟子在砚石上挥舞着钢钎凿石,抬、搬、推、拉、扛、样样都干,一会儿指挥,一会儿雕刻绘图忙个不停。一块块碎石打在他们的脸上。也忍受着疼痛,电锯的切割声“鸣鸣”的响个不停,碎石粉尘随着春风飘在工作车间上空飘扬,一天下来他及子弟们个个满身尘土,像个泥菩萨。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刻刀与木棰的敲打声,不停地交织在一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柳新祥及其他的弟子们日日都是这样坚持着、工作着......;他们从不后悔、怨言,他们深深知道,一件惊世之作不可能顺手拿来,更需要艰苦地努力,再努力......。一眨眼四年过去了,但此时《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雕刻难度却越来越大,这也是当初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砚石高大,在平常的砚雕过程中,砚石是放在台面上雕刻,最大的砚台也不超过50厘米,厚度不会超过15公分,而此砚高度为95厘米,再加上垫高的木枕有120厘米,也就是说工作总高度已达到200厘米之多,这给制作者带来很大的困难,雕刻时柳新祥一会儿站、一会儿坐、一会儿俯、一会儿蹲、一会儿趴着,其艰苦,不言而喻。
二、雕刻难度大。雕刻,是体现创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为了达到最美的艺术效果,把龙的神态、海浪、祥云的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柳新祥及他的弟子们在创作中没有丝毫马虎在雕刻《鼓形•龙腾盛世砚》时,采用了砚雕艺术中的各种技法,如通雕、深雕、镂空雕、圆雕、浅雕、浅浮雕、线刻、薄意雕、俏色雕等9种雕刻技法。使砚侧的每一条龙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然雕的越深,难度越大。此砚雕刻最深地方有30厘米之多,最浅也有5-10厘米,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柳新祥及弟子们一个个手指常常被纹饰的尖角刮破,鲜血直滴,衣服不知道被刮破了多少件,有的头发都白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5年过去了他们日日夜夜对着这巨大砚石,忍受着从来没有忍受过的寂寞和痛苦,柳新祥没有怨言,弟子们没有放弃,他们只能暗暗地流下了热泪。
三、制作时间长。《鼓形•龙腾盛世砚》在经过酝酿采石、构图到选题、设计、造型、雕刻、打磨等前后达7年之久。制作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在雕刻中共用去人工25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去各种规格的雕刻刀,达到3000余把,电动工具百余部,配件2000余件,各种磨砂数千张。可以说《鼓形•龙腾盛世砚》制作是作者用心血凝成的。可谓呕心沥血。也是他近四十年砚雕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无论是从它的长度、厚度、造型、雕刻、题材技法以及重量等在中国历代制砚史上都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砚作,厚重、精致、层次分明、主体效果强烈极具震撼力。难怪前来参观的国内外及港澳台的游客、收藏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鉴赏家们都发出惊人的感叹,“太了不起了!太震撼了!这是中国砚都的骄傲!在艰苦的制作过程中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外友人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环球时报》、《中国铁道报》、《羊城晚报》、《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以及《广东卫视》、《香港亚洲商业网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东旅游电视台》、《广州电视台》、《肇庆电视台》等媒体对其砚作了详细报道。深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端砚收藏爱好者的高度评价。由于篇章有限,现摘录部分专家学者对此砚的评语:
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端砚理论专家刘演良:“ 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复兴的大好形势下,《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问世,是中国砚雕艺术界的一件盛事,其艺术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砚雕艺术的本身,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它为弘扬端砚文化,传承端砚制作技艺,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鼓形•龙腾盛世砚》是件惊世之作,从它的造型、题材、雕刻等都达到极致完美的最佳效果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国家级传统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
美国 教授看后竖起大拇指感叹地说:“《鼓形•龙腾盛世砚》他是中国砚都——肇庆市人民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必将登上世界艺术殿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端砚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问世,将为端砚砚雕艺术的光辉历史。再添上重重的一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建中:“柳新祥大师的作品细腻而圆润厚重、古朴。他在作品中既继承了传统砚雕手法,又在创作中不断创新,融入了许多新元素。《鼓形•龙腾盛世砚》成为他的一件艺术杰作是当之无愧的。他终于完成了他作为一位国家级制砚大师的历史使命!
广东仲恺农业学院教授、端砚研究学者王明星:“柳新祥大师从事木石雕及砚雕艺术近四十年,在他的作品中较好的融入“海派”、“宫廷派”、“岭南砚派”三派之风格与一起,经过他不断锤炼,使他在题材选择,设计造型、雕刻工艺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我们从《鼓形•龙腾盛世砚》上可以看到他的用心。”
暨南大学教授周正红:“《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问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砚文化,传承砚雕制作技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功不可没。从他的砚整个设计造型,雕刻等工序上看都是完美的,也从中影射出其作品中的古韵和厚重,刀法极其精练娴熟,主题效果特别强烈。柳新祥大师精深的雕刻功底和涵养学识,从此砚中可见一斑。
北京大学教授边??:“《鼓形•龙腾盛世砚》无论从坑种、石质、规格、雕刻等方面看,砚石之大,工作量之重,雕刻难度之大,都是令人不可想象的。因此无论是他的经济、艺术、文化、历史以及收藏等方面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可谓“稀世之宝。”柳新祥的艺术成就和其作品将被载入史册。”
北京大学教授曹立:“柳新祥大师的作品细腻、典雅、古朴而清秀。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收藏家们的喜爱,就是因为他善于把古代雕刻艺术中的精髓,充分运用到自身的作品中。《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问世就是他近四十年砚雕艺术的一次检验在他的作品纹饰中无不浸透着传统的技法和犀利的刀法,闪亮着他的砚雕艺术风采。其作品将是中华砚文化界的一件宝贵财富,将为振兴中华砚文化,推动端砚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肇庆学院教授骆礼刚:“目前在中国砚雕企业中大砚或特大砚很多,但从砚石的厚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方砚像《鼓形•龙腾盛世砚》那样的造型尽善尽美,那样的雕刻工艺,它的造型是那样的完美,采用通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面面俱到。整个布局疏密有致,中、近、远景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砚雕艺术功底。”
端砚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每一方砚都巧妙融入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塑雕、诗词、歌赋、篆刻等多种艺术,它凭借其巧夺天工的砚雕艺术和传千古而不朽的坚固石性及丰富的石品花纹而名誉天下。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千百年来,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历史,把握着时代的命脉,为传播文化艺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鼓形•龙腾盛世砚》的问世和申报扛旗世界纪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我们了解到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和中国端砚文化的博大精深,当是国粹。柳新祥创作《鼓形•龙腾盛世砚》,其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砚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了解端砚的历史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砚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肇庆。